汽车技术也仿佛有一股潮流在左右。从最初大众的1.4L涡轮增压,到福特的1.0L三缸涡轮增压,再到smart的0.9L三缸涡轮增压,甚至就连一直追求“高转自吸”的本田君也终于按耐不住推出了旗下首款涡轮增压车型——第十代思域。如今,不少汽车厂商开始对小排量涡轮增压“情有独钟”,各种测评报告也展现了不少溢美之词。透过现象看本质,今天小主就来聊一聊,小排量涡轮增压到底有没有像厂商们宣传的那样完美,究竟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大家俗称的排量,其实指的是发动机里面各个气缸的工作容积之和,而“小排量”顾名思义就是指这个容积之和的数值较小。涡轮增压,它是由两部分所组成的,一个是进气涡轮,另一个是增压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尾气来推动涡轮转动,此时涡轮带动同轴增压器内的叶轮,从而帮助发动机把更多的新鲜空气压入气缸,以至于达到更强的动力输出。
要知道但凡涡轮增压引擎都有最大扭矩转速区间,也就是说虽然涡轮增压器在车辆启动之后就一直在旋转,但涡轮都有一个起压点,这就需要发动机达到一定的转速,涡轮才可以做到自己的正压值,涡轮以此开始工作,车辆才会有更强的动力响应。
那么问题来了,在低转速区间涡轮增压器并没有真正的给发动机进行增压,此时发动机其实相当于一种自然吸气的状态,动力水平甚至还不抵一台同动力水平的自然吸气发动机。而到后段,因为发动机负荷过大,主机厂为保护引擎,提高其寿命,就会主动减小涡轮增压器的增压值,通常在最大扭矩点中断之后,涡轮增压引擎扭矩就会下降,因此导致这台车动力变弱,这些特点分别表现在起步阶段的动力不足,以及高速、山路行驶的力不从心。
其实往往带“T”的车型有着更复杂的管路,还有为得到更高的进气密度而在发动机与涡轮增压器之间加装的中冷器,并还有涡轮增压器独自的一套润滑系统等等,总而言之,涡轮增压引擎不一定就比同动力水平之下的大排量自然吸气引擎要轻。此外大多数人可能认为,排量越大则油耗就越大,这里小主想纠正一点,排量跟油耗没有必然的联系,就跟一个人饭量的多少不取决于他用多大的碗,一个道理。
排量小不一定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省油,因为油耗是跟燃烧效率直接挂钩的,而涡轮增压引擎在涡轮起爆后燃烧效率反而会降低,这是由于空气经过增压温度上升,此时与汽油混合之后的混合物燃烧效率低导致的。喜闻乐见的是小主曾经也亲眼见过身边有人驾驶的速腾1.4T那款车型,油耗轻松达到了百公里10个油。
在日常驾驶中,通常自然吸气引擎在低速段到高速段的加速力是差不多的,但是涡轮增压引擎在中速段由于涡轮起爆之后会有一个明显的“推背感”,加之受排量的限制,动力由弱变强的过渡变得尤为明显,显然并没那么平顺。况且,涡轮增压引擎本身就有着避免不了的问题,即“涡轮迟滞效应”——发动机在输出最大动力之前有一个涡轮介入的过程,就导致了车辆在行驶平顺方面有着“先天不足”的问题。
由此可见,“小排量涡轮增压”要想完胜于同级别自然吸气的发动机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说到这,难免会引起一部分人的质疑,“小排量涡轮增压既然并非完美之作,那厂商们为何又在一个劲儿地叫好”,好吧,小主对此也很是不解。不过任何技术都有一个完善的过程,“小排量涡轮增压”也“在劫难逃”。而小主认为,在此期间更重要的是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无论技术的好与坏,请先用正视的眼光对待它、认识它,之后,再给与评判,切不可“所波逐流”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