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关于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首位战略”,围绕现代化三门峡建设“13561”工作布局和“新河文山农”五篇文章,一直在优化创新环境、引育创新人才,促进产学研用深层次地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科学技术创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43.25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7%,首次超过全国中等水准,连续四年保持在全省第一梯队。
我市先后成功举办了两届关键金属高层学术论坛等国家级盛会,中国科学院专家三门峡行、高校科技成果走进三门峡等专场活动16场,与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120余所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300余位专家教授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积极对接、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科技体系:3月27日,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揭牌,推动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总部落户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重点攻克隧道工程关键科学问题和卡脖子工程难题;6月20日,由北京林业大学牵头的林木资源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实践基地落户卢氏县,推动全市乃至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在绿色发展方面作出样板;8月23日,超纯矿物新材料重点实验室(筹)揭牌,布局高纯石英核心技术攻关,聚力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8个、省级创新平台174个。
围绕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我市柔性引进何满潮、何季麟、赵中伟等“两院”院士,推动建成贯穿“政产学研金服用”的院士产业园等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园区。目前,NPR新材料项目实现落地即产业化,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布局的8个中试项目分批落地。其中,无氨氮钼清洁冶金与高纯材料制备一体化中试项目成功制备出高纯钼产品,中试生产线已实现连续生产,具备产业化发展能力,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年产17吨超高纯镓、铟、硒材料中试生产线N级高纯镓、铟产品能力,不断推动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有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
10月23日,河南省“院校企业面对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系列对接活动(三门峡站)举行,聚焦我市装备制造、先进新材料、化工等重点产业领域,搭建政府、高校院所、科技公司、投融资机构的多方精准对接平台,进一步畅通高质量科技成果和产业技术需求对接渠道,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活动中,我市签约新型陶瓷卡盘研发、果胶铋原料开发、氰化银(亚金)钾生产废水的净化工艺及示范化应用、硫酸钙晶须及土壤调节剂研发等4个成果转化项目,义马市政府分别与西北大学化工学院、大连理工大学洛阳研究院、大连工业大学纺织与材料工程学院签署校地创新合作协议,切实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通,为全市高水平发展持续注入科技支撑力、创新驱动力。(全媒体记者 白叶楠)